2023-09-03

We knew the world would not be the same. A few people laughed, a few people cried, most people were silent. I remembered the line from the Hindu scripture, the Bhagavad-Gita. Vishnu is trying to persuade the Prince that he should do his duty and to impress him takes on his multi-armed form and says,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I suppose we all thought that one way or another.

  • J. Robert Oppenheimer

今天看了期待已久的奥本海默,我选择了最近能找到的最高规格 IMAX,只是可惜坐在比较偏的角落。电影本身还是熟悉的诺兰味,星光璀璨,不少有头有脸的奥斯卡名角仅仅出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例如奥斯卡影帝拉米·马雷克、加里·奥德曼(他饰演的杜鲁门总有一种丘吉尔的感觉)金像奖最佳导演肯尼斯·布拉纳、小绿魔戴恩·德哈恩、杰森·克拉克等等。侧面说明诺兰在好莱坞的号召力有多强大。

基利安·墨菲苦等20年,终于在诺兰电影里出演主角了!而且完成度相当高,电影中有不少篇幅都在描绘他那双迷人、透明、脆弱的蓝色眼睛,一个隐忍、有点神经质和自毁倾向、集坚定和犹豫于一身的天才科学家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有科学的理性主义也有人文主义,更不用提跟随其一辈子的左翼倾向(我怀疑这一部分因素以及涉及广岛长崎核爆的部分是得以在国内上映的原因)。他在电影中常常抽着烟,让我回想起一战后伯明翰潮湿的空气和煤炭的味道。

奥本海默剧本为三线叙事,分为奥本求学/成立曼哈顿计划前期、洛斯阿拉莫斯时期和安全听证会时期,前者着墨较少,牵起所有剧情的是安全听证会这一条线。核爆是电影商业宣传的卖点,但是放在剧本里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仅仅在第二幕中表现了一次三位一体核爆过程,倒数过程十分紧张刺激,诺兰痕迹特别重。然而电影结束后反而对听证会的过程回味无穷,因为诺兰特有的非线性叙事特征,总是忍不住想把故事按照时间线重新串起来。诺兰为了观众能够更好地区分时间线,把部分时期用黑白影像来展示,但是这并没有帮助到什么,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场景的叙事,诺兰也打乱打乱线性叙事……这已经有些矫枉过正了,也是诺兰的老毛病。

电影的高潮在第三幕,前两幕打乱的所有线索在一场戏里交织,尽管这是一场文戏,但由于文本密集度和 BGM 的加成使得精神高度集中,让观众的紧张感提到嗓子眼。片中还有几处非现实的核爆场景是点睛之笔。另外作为反派的小罗伯特·唐尼在本片演技爆表,完全洗脱钢铁侠的形象(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优秀演员),虽然外形不够还原路易斯·施特劳斯,但影响不大。马特·达蒙饰演格洛夫斯将军,也没有杰森·伯恩和土豆宇航员的影子。

电影第一幕出现了许多次微观层面的原子展示和宏观层面的宇宙形象,通过短暂几帧的方式呈现,据悉原子展示竟然也是实拍,诺兰这个人是真的不放过任何可以实拍的场景,包括第二幕的核爆场景也是实拍,不过效果尚且及格,展现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震撼,但因实拍加成不少。

电影的缺点集中在 BGM 和角色部分,大部分时间的 BGM 都恰到好处,然而第三幕高潮时的 BGM 太大声,有点喧宾夺主了;女性演员在剧本中可以展现的剧情太少(这也是诺兰电影的缺点),佛罗伦斯·皮尤饰演的奥本小三琼和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奥本妻子(在历史上)明显有更多剧情可以表达角色魅力,然而仅有后者在安全听证会上有小高光时刻,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工具人推动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皮尤和墨菲的床戏,似乎去掉这部分床戏也没有对剧情产生任何影响,我本以为是这一段有重要剧情无法删减,然而国内上映的版本通过特效增加一件小黑裙(不得不说这个特效做得真好,以假乱真)和裁切画面的方式处理,这是我无法理解的地方。

总体而言,我喜欢奥本海默这部电影,在我心目中的诺兰电影里能够排在前三位。观影前适当了解当时的背景故事,对于顺利观看电影会有不小帮助。